当前位置: 首页 >> 优秀校友 >> 正文

昔日自强之星,而今律界新秀 --优秀校友张庆旭

发布者: [发表时间]:2025-06-26 [来源]: [浏览次数]:

昔日自强之星而今律界新秀

--优秀校友张庆旭

张庆旭,男,中共党员,1998年7月,山东济宁人,现任北京市盈科(烟台)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,曾担任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、bbin宝盈学生会主席。曾荣获国家奖学金、中国大学生“自强之星”奖学金、共青团中央全国大中专“三下乡”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报道奖、优秀通讯员、中国电信奖学金、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、山东省“创青春”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、上海市“后疫情时代法治中国的理论与实践”研究生学术论坛三等奖等荣誉及奖项。

从烟理工毕业,到读研深造,再到如今成为一名律界新星。我始终忘不掉母校的育人箴言,那就是——做最好的自己。不论是当年身为一名在校大学生,还是如今作为一名专职律师,我一直践行着“做最好的自己”。

一、要做“最好的”,就不要先行否定自己,而应探索自己向上的最大可能性

在大学里,我们常常会听说一些“限定自我式话术”——我只能做A,不能做B;做了B,我的A就做不成了。例如,“我只考研,就不能法考了”、“我参加活动,就没法学习了”等等。

回顾当年,我也会时常自问:“我能不能行?要不我放弃一个?”

当然,少不了他人劝道:“你放弃吧,反正做好一个就行了。”

我认为,青春不设限,每一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性,所以我想做一名能力强的学生干部,我也想做一名学习好的学生。

一方面,我担任院学生会主席期间,组织参加过各类活动,比如组建社会实践队、参加“创青春”大学生创业大赛、投稿人文艺术杯等。其实,最开始,我在这些方面也是“小白”,都是摸着石头过河!我总是努力推着自己向前走,绝不轻言放弃,尝试自己在各个领域的可能性。正是这些经历才会丰富我的羽翼,开拓我的视野,成为我求职面试时的“加分项”。

另一方面,在大学期间,我始终不会忘记作为学生的核心任务——学习。往常学年里的考试周,我通常是教学楼关闭时才离开;回去后,晚上继续学习到凌晨2点;第二天早晨6点起床,开始新一天的学习;所以,我在考试周基本只睡4个小时。大四学年,在规划毕业去向,我就选择兼顾法考和考研两项目标。实际上,我也想自己给自己减负,让自己大四学年变得轻松愉快些;在与同龄比较之下,我也因为从众心理有了“大不了,明年再来一次”的念头。或许是因为我不甘心从最开始就否定自己,想尝试自己的最大可能性,于是我凭着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那股劲儿,埋头苦学,最终在大学毕业时既拿到了心仪院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,也拿到了司法部签发的法律职业资格证书。

所以,不试一下,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行?

二、要做“自己”,绝不是放任自我,而是要了解自己、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

毕业求职时,面对家长劝的路、前辈指的路、同学趟的路,哪一条路不无道理?但是,我最终选择了走我自己的路,那就是我要做一名律师。

其实,在最初择业时,我会因为从众心理尝试考公,也会因为前辈的建议去面试高校,还会因为好奇心去面试与法律不相关的工作岗位。有句话叫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”,毕业那年,我时常冷静下来思考,我到底适合什么路?思考时,我会将所有他人建议的路,暂且抛之脑后,先剖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,并将我的优势和劣势代入到每一个拟选择的工作岗位。最终,我选择适合了我认为适合的职业——律师。

所以,要做“自己”,并不是我行我素,我想怎样就怎样,一定要正视自己,扬长避短,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。

三、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去“做”,立志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

入职后,我经常想,什么叫一名好律师?赚钱多就是好律师吗?奖项多就是好律师吗?年龄大就是好律师吗?实则都不是!我认为,“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”才是“做最好的自己”的鲜活诠释。

此前,一位单亲妈妈前来咨询,她貌似很难开口说道:孩子在读初中,男方每个月支付350块钱的抚养费,明显不够满足孩子的消费支出,我想增加抚养费,但我不敢。我耐心倾听了这位当事人讲出其原委,并疏导当事人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子女的权益,最终这位当事人成功将抚养费增加至理想金额,她说道“您真是位好律师”,并给我送了一盒海菜花蛤包子。虽然当时执业不久,但我听见这位当事人的评价,我当即体会到这就是“最好的自己”。

一位当事人与我相隔千里,无法到庭,也不能将手机寄送给我,根据传统的举证方式,原始载体是必须当庭提供的。在当事人焦虑之际,我创新性地采用“时间戳”的举证方式,成功突破传统取证和举证困境,使得当事人的证据被依法采纳。这位当事人在取得令人满意的判决结果后,说道:你这小年轻,很是与时俱进!当我看到当事人既得到了便利,又取得了满意答复时,我当即体会到这就是“最好的自己”。

律师本质上是用专业能力来服务当事人。能力不足,何谈做好律师?满意的结果离不开律师过硬的专业能力。回首执业至今,我一直在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,比如在沟通交流方面,深入社区基层进行服务,多与基层群众打交道,听听群众在法律方面的疑难杂症,一来二去,让自己从“i人”变成“e人”。再例如,每次开完庭,我时常会对着庭审笔录进行复盘,逐字逐句分析自己的庭审表现,并分析哪里有点重复啰唆?哪里不够精准明了?哪里不够于法有据?每每会给自己做总结,找出不足,并加以完善。

当我选择律师的职业道路后,时常会扪心自问,怎么做好?其实,答案就在俯身倾听的每一次咨询、挑灯夜战的每一份文书、据理力争的每一场庭审里。那些被当事人紧握的双手、法庭上铿锵落槌的声响、社区公告栏里褪色的普法海报,都在诉说同一个答案:当我们将“做最好的自己”融入“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”时,个人的星光便汇入了法治的银河,我已然是最好的。

从烟理工的一教506模拟法庭,到真正的审判庭,改变的是场景,不变的是“做最好的自己”。这六个字,既藏着母校的期许,也是我不断践行的人生宗旨。

bbin宝盈


Baidu
sogou